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 第2部分: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(GB/T 8753.2-2005),该标准的归口单位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英文名为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.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sealed anodic oxide coatings. Part 2:Phosphoric acid/chromic acid test with nitric acid predip。
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 第2部分: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(GB/T 8753.2-2005)是在2005-07-04发布,在2005-12-01开始实施。
它在2017-12-01作废。被标准GB/T 8753.1-2017替代。
该标准采用了标准EN 12373-7-1999,NEQ。
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经硝酸预浸后,于磷-铬酸溶液中浸蚀,按质量损失评定其封孔质量的方法。本部分既适用于热封孔的阳极氧化膜,又适用于冷封孔的阳极氧化膜。本部分不适用于下列工艺处理的阳极氧化膜:a) 通常不进行封孔处理的硬质阳极氧化膜;b) 在重铬酸盐溶液中封孔处理过的阳极氧化膜;c) 在铬酸溶液中生产的阳极氧化膜;d) 经疏水处理的阳极氧化膜。
本标准文件共有5页。
GB_T 8753.2-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 第2部分_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.pdf
(223.59 KB)
|